重庆烟,钻石香烟价格表图,金丝猴香烟,长白山人参香烟

你的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新聞資訊

我國本土研發規模與實力被長期低估

2015/2/7 9:45:41      點擊:

2015年1月下旬,財經作家吳曉波一篇《去日本買只馬桶蓋》的文章,撩撥起無數國人對中國制造業的擔憂。“中國制造”量變積累多年,但其偏中低端的刻板印象至今仍難撼動。

但不可否認的是,在部分細分領域,“中國制造”已在發生質變。這樣的質變,在消費電子制造業乃至高端裝備制造業上,都體現得尤為明顯。

在部分細分領域質變背后,是“中國制造”在突圍過程中被忽視的努力。如瑞銀證券等機構也在報告中指出的,中國的研發規模與研發實力被長期低估。

高價位爆款突圍

北京時間2014年9月4日晚9點,華為在柏林發布了Mate7手機。

此前,在3000元以上的高端智能手機領域,國產手機幾乎沒有過真正熱銷的產品,但華為Mate7改變了這一切。

一個流傳甚廣的段子是,華為終端某實驗室想要幾臺機子做內測,被告知沒貨提供不了,最后華為員工不得不在淘寶上高價購買“黃牛機”,之后再報銷。

Mate7是華為手機首次在高端市場的突圍嘗試。據華為公布的數據,Mate7上市以來三個月的銷量已突破200萬臺,持續保持缺貨狀態。高配版的Mate7價格,甚至曾被市場炒高至5000元以上。

Mate所代表的是中國本就強勢的消費電子產品制造領域,而在一些普遍被認為遠遠落后于國外廠商的高端制造領域,也出現了偏高端領域的星星之火。

2014年11月,長城汽車(601633.SH)宣布,中級SUV車型哈弗H9價格發布,售價為22.98萬~27.28萬元。哈弗H9的上市,意味著長城汽車的高端突圍計劃正式破局。

作為國內首款定價超20萬的自主品牌車型,長城汽車旗下哈弗H9僅上市兩月,月銷量就接近3000輛,這一結果完全超出市場預期。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公司是比亞迪(002594.SZ)。2015年1月20日晚,比亞迪正式預發售首款插電式混合動力SUV車型——“唐”。“唐”的預售價為30萬元,而“唐”百公里加速僅為4.5秒的極速版售價甚至高達60萬元。

一位長期關注比亞迪汽車的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不管比亞迪的高價汽車賣得怎么樣,但目前的定價,至少說明國內廠商在搶占高端市場時表現出來的自信。

不能忽視的是,“中國制造”在本國消費者心中的印象已在逐步改善。

“這五年來一個很明顯的變化是,五年前,國內消費者在選擇家電產品時更多會考慮日本、歐洲等國家的產品,但現在,這樣的消費觀念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家電產業資深觀察者劉步塵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這背后是家電產業格局的變遷。

事實上,除了上述提到的手機、汽車、家電等行業,在鐵路設備、海洋工程、核電等高端制造領域上,中國企業正逐步提升話語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勤勉在海外當其“推銷員”的中國高鐵設備制造業,即是典型。

被低估的中國研發

優秀的產品,尤其是偏高端產品,往往來源于長期的研發投入。

以上市公司為例,據Wind數據統計顯示,2014年上半年披露研發費用的A股上市公司為1879家,平均研發費用5848萬元,同比增長17.82%,平均研發費用占比為1.6%,遠低于3%的國際標準線。

分行業看,2014年上半年,研發費用占比超3%的申萬一級行業僅有計算機、電子、機械設備、電氣設備、國防軍工、通信等6個行業。研發費用主要集中在高科技企業,這也導致創業板研發費用占比高達4.95%。

此外,在2014年上半年研發費用超1億元的上市公司中,占比排名前50家上市公司顯著優于整體。2014年上半年,該50家上市公司平均研發費用為3.69億元,占比高達8.06%,同比增長21.75%。

而對于“平均研發費用占比為1.6%,遠低于3%的國際標準線”的對比,或有不準確之處。

瑞銀證券分析師侯延琨等人曾在2013年下半年基于中國企業研發問題對10個制造行業30余家公司的高管、研發主管及大學、研究所的科研人員進行訪談、調研和問卷調查,并提出了不同于市場此前觀念的觀點——中國的研發規模與研發實力被長期低估。

該項調查表明,中國企業的實際研發支出并沒有完全在財務報表上的研發費用中體現出來,而是被嚴重低估了。

“我們估計主要制造業企業研發投入至少被低估一個百分點。”瑞銀證券計算顯示,中國制造業企業超過50%的研發費用被資本化了,由于美國會計準則的要求,這個比例在美國和日本企業中為零,如果把這部分被資本化的研發費用加回來,中國制造業企業實際的研發費用比財務報表中顯示的要高。

此外,瑞銀證券認為中國研發投入被顯著低估的原因還包括:作為追趕者,中國充分享受了發達國家的技術成果外溢,包括購買專利,從這個角度說,中國的研發效率是很高的;國內市場的試驗田和低試錯成本使得大量本應計入研發投入的經費被計入了售后服務等科目,甚至被全社會的消費者分攤;中國的研發人才紅利方興未艾,豐富的人才資源使得中國的研發成本將持續低于海外。

實際上,從絕對投入來說,中國2012年全社會研發投入為10240億元,已經是全球第三的研發大國,從研發產出而言,中國2011年在國際專利組織申請的發明專利數達到11.8萬件,同樣位居全球第三。

“中國2012年的研發投入強度達到1.97%,還明顯遜于國際發達國家研發投入的平均水平的2.8%。如果研發投入在未來保持10%以上的增長速度,我們估算中國的研發強度將在2020年超過2.5%。”上述報告中稱。

當然,盡管被長期顯著低估,但是中國的研發投入本身亦存在顯著問題。

上述研究發現,中國企業在研發投入上的一個顯著特點是非常重視應用上的創新,集中投入在“開發”階段,而不是“研究”階段,在基礎研究方面投入不足。這和中國企業的積累少、底子薄有關,必須把有限的研發資源投入到風險小、收益快的應用研究中去。

“我們認為法律缺乏對專利的保護是導致基礎研究投入不足的根本原因,這會制約中國制造業的長期競爭力的發展,也為大規模出口埋下隱患。”瑞銀證券提醒。

1月29日,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劉勝軍則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不能單看簡單的產品制造的概念,而要放在產業鏈、價值鏈創新去理解“中國制造”,目前情況并沒有那么樂觀。

劉勝軍認為,“中國制造”的出路,需要從知識產權保護,財產權保護,創造公平競爭環境,減少政府管制等方面去努力,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