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烟,钻石香烟价格表图,金丝猴香烟,长白山人参香烟

你的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新聞資訊

強悍李光耀:我做的一切都為了一個光榮的目的

2015/3/24 23:27:40      點擊:



  3月23日,新加坡駐華大使館,民眾前來悼念李光耀。當日凌晨3時18分,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在新加坡中央醫院病逝,享年91歲。本報記者 趙迪/攝

  在開始自己的職業生涯之前,28歲的新加坡律師哈利·光耀·李決定將自己的姓名改成“李光耀”。他放棄了出生時祖父出于對英國人的敬仰而取的洋名,并且根據華人的傳統,把姓挪到名字之前。他將這視為一項有重要象征意義的決定:“它成為我的主張,并且是我當時把自己看成一個左翼民族主義分子的標志。”

  只是那時候,他還不會講華語。

  這種矛盾在“新加坡之父”李光耀的一生中隨處可見。從小接受英式教育、畢業于劍橋大學的他,是世界上最早提倡“亞洲價值觀”的人之一。他為新加坡打造了英國式的議會民主制和法律體系,同時嚴格控制著公民的政治自由。作為“左翼民族主義分子”,他消滅了新加坡的華語學校,同時要求人民放棄方言。最終,很多中國人認為他是“黃皮白心”的“香蕉人”,而英國的評論家們則認為,李光耀以傳統中國的文化霸權影響了新加坡的社會政策。

  當李光耀3月23日逝世后,新加坡《聯合早報》這樣總結了他的治國理念:沒有遵循任何教條,是通過實踐而來。

  他用嚴刑峻法教導新加坡人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在李光耀的心中,新加坡是脆弱的:“我們不具備一個國家該具備的基本要素,我們是多元民族,缺乏共同語言、共同文化、共同命運。”晚年他還在書中強調,萬一周圍的鄰國“圍剿”,“我們就死定了”。

  他的整個政治生涯都致力于保持新加坡的生存與發展。為了這一點,他可以選擇任何在實踐中可行的方式。

  在新加坡,他獨攬大權,擁有無人可以挑戰的地位。他限制當地的新聞自由,卻努力建設廉潔的政治與官僚體系,對腐敗毫不容忍。他創建了中央公積金制度,強制收繳公積金,利用這筆錢建設出了亞洲最好的基礎設施,并以這筆遠超政府需要的錢款調節著該國的經濟。他敞開國門擁抱外資企業,限制工會,大幅度減少了新加坡的失業率。他鼓勵外國投資者改善工人的生活水準。在他執政的30年間,這個國家的GDP增長了50多倍。

  帶著如此的矛盾,他成為民主政治世界中執政時間最長的總理。

  即便他的反對者也不得不承認,李光耀將一個資源匱乏的城邦國家建設成了比英國、美國甚至挪威都擁有更高物質水平的國家。

  這位老者性格之頑強令世人印象深刻。他被形容為“面無表情,眼神銳利懾人”的那種人,《紐約時報》說他“有著廣闊的世界觀,明察秋毫、居高臨下”;而一位新加坡媒體人則評價他“強悍、充滿斗志甚至偏執”。

  “有人說我處處干涉人民的個人生活,沒錯,”在一本出版于2012年的回憶錄里,李光耀留下了這樣的字句,“假如我不這樣做的話,新加坡就不會有今天的成就。”

  面對批評者“專制獨裁、務實、少動情”的指責,他的回應是:“會有人是那么簡單,那么單純的嗎?”

  李光耀不介意表露自己并不那么仁義的一面:“在受人愛戴和令人畏懼這兩者之間,我始終認為馬基雅弗利(16世紀著作《君主論》的作者——記者注)的思想是對的。如果誰都不怕你,那你就毫無意義了。”

  他對國民的指導可謂細致入微,正如新加坡《聯合早報》在社論中概括的,“國人從搖籃到墳墓,都受到政府的呵護”。上世紀80年代初,他曾在國慶群眾大會上教育新加坡的男性大學畢業生:“若想自己的下一代有所作為,就不該愚昧地堅持選擇教育程度和天資較低的女性為妻”。這讓人民行動黨在次年的選舉中得票率下降12%。

  他用嚴刑峻法來教導新加坡人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盡管頗受爭議,他對自己的這一角色并不感到厭倦。“新加坡正逐漸成為一個更優雅的社會。如果說它是個‘保姆國家’,我會以身為保姆為榮。”

  上世紀90年代,兩部以底層小人物為主角的新加坡電視劇風行一時,因為采用了不規范的中英文臺詞,受到李光耀的關注。最終在當時新加坡總理吳作棟的“建議”下,英語劇的主人公去學習班補習英語,中文劇則重新配音,刪去所有夾雜了方言的臺詞。

  “我們如果說除了新加坡人以外沒有人能聽得懂的新加坡式華語,好像說‘暗語’那樣,有什么意思?有什么價值?”李光耀堅定于自己的意見,并且對是否應該將之推廣到整個國家毫不遲疑,“我們當然要凈化華語,要學一種能讓13億多中國人以及全世界都聽得懂的華語。”

  當他病危的消息傳出后,前新加坡媒體人、現《南華早報》中文網主編鄭維回憶自己當年與其爭論了一個多小時的方言政策,李“搬出各種語言學習和社會學研究成果”,“惡狠狠”地把他擊敗,讓他“悻悻而歸,但心服口服”。

  “凡見過他的人都印象深刻。”鄭維在微博上寫道。

  他將忠孝仁愛、禮義廉恥寫進中學的英文課程

  李光耀在2011年宣布從新加坡內閣顧問的位置上退下來,這年他87歲。英國《經濟學人》雜志在報道時稱,對任何一個到了這把年紀的政治家來說,宣布退休都算得上是對事業的告別了,新加坡媒體也都是按這個路數報道的。不過,《經濟學人》才不相信這點。

  “根本不是這么回事。”他們說。毫無疑問,這老頭兒會繼續一系列活動,堅定不移地告訴大眾要繼續走新加坡自己的道路。

  “我小時候進入英校念書,準備將來到一所英文大學深造,以便成為一個受過教育的人。我長大了,最后大學也畢業了,終于發覺整套價值觀基本上是錯誤的。”李光耀曾這樣概括自己的教育歷程。他相信,在小小的新加坡,民眾傾向個人主義會是“危險”的。為此,他派教育部長去美國找到當代儒學學者,將忠孝仁愛、禮義廉恥、修身之德、治國之綱等等編寫進中學的英文課程中。

  他曾在政治辯論中引述印度尼赫魯的話來表達自己的感受。“他為母語說得不像英語那樣好而哭泣,”他說,“我并不是一個容易動感情的人,我不常哭,不會拉扯自己的頭發、也不會扯掉自己的襯衫,但這并不表示我在這方面的感受不那么深。”

  不過,在執政之后,為防“顛覆”,他關閉了新加坡的華語學校。同樣出于種種考量,這位律師掌權以后,繞著彎子廢除了新加坡的陪審團制度。

  “我嘲笑自己總努力保持勇敢的樣子,但這成了習慣,我就讓它習慣下去。”在87歲接受外媒采訪時,李光耀對媒體說。那時,他還堅持游泳、騎單車、按摩,盡力保持體力充沛,并且讓國內外的會議和演講把日程表排得滿滿當當。來訪者注意到,只要一與人談到地緣政治,他就活力四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