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嚴環保法"等實施 環保與經濟關系再引關注
隨著“史上最嚴環保法”“水十條”“大氣十條”等相繼實施,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問題再次引起關注和熱議。
“‘十二五’前期(2011-2013年),我國環保投入共計2.33萬億元,拉動GDP增加2.56萬億元,占前3年GDP的1.64%。”環境規劃院副院長王金南結合上述數據表示,加強環境保護可以直接拉動經濟增長。
在日前環保部舉行的環境保護優化經濟發展座談會上,多位專家談道,環境保護在驅動產業轉型升級、催生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減少污染造成的健康和經濟損失等方面有較好的貢獻和優化作用。
然而,環境保護優化經濟發展的實踐并非一帆風順,伴隨新環保法、“大氣十條”和“水十條”的實施,環保力度持續加強,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問題再次引起社會熱議。“環保力度太大造成一些地方經濟下行”的聲音也時有出現。
那么,我國的環境保護對經濟發展到底有何影響?環保能否成為優化經濟發展的抓手?專家們認為,讓事實和數據說話,是最有力的回答。
當前經濟下行主因并非強化環保
“環境保護是影響經濟的一個因素,但不是影響當前經濟下行的主要因素。”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的觀點,也是環保部剛剛完成的一個分析報告的基本判斷。
環保部科技司副處長陳勝介紹,在兩個月的時間里,他們組織技術專家通過實地調研和實證分析,形成了這份新常態下環境保護對經濟影響的分析報告。
報告顯示,環境保護對經濟的短期影響主要表現為淘汰落后產能帶來GDP減少。據宏觀測算研究,“十一五”期間,我國加大節能減排力度,大力淘汰落后產能,累計減少了GDP1869億元,占同期GDP比例為0.12%,影響較小。《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后,淘汰落后產能共造成GDP減少約1148億元,占同期GDP比例為0.03%,其中煉鋼行業減少812億元,總體影響較小。
報告同時指出,盡管宏觀測算的結果反映出部分環境保護措施對我國經濟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但從整體來看只是在短期內對火電、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等“兩高一資”行業產生了遏制作用,而對現代服務業、環保產業、設備制造業等新型行業的發展起到了引領作用,明顯優化了產業結構。
根據對唐山的實地調查,近兩年來,唐山市持續加大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力度,因市場和環保等因素關停取締的企業達2382家,在短期內對經濟產生了一定影響。經初步測算,鋼鐵行業關停影響現價產值276.5億元,占鋼鐵行業總產值的6.4%;水泥行業關停影響現價產值6.5億元,占水泥行業總產值的2.5%;焦化行業關停6家,影響現價產值47.3億元,占焦化行業總產值的9.5%。以上企業合計影響稅收18.46億元。
盡管在短期看,唐山市經濟受到一定負面影響,但主要原因還在于唐山市產業結構偏重趨同、產業鏈條短、產品檔次低、競爭力不強以及傳統產業的產品價格全面下跌等導致各項經濟指標增長乏力。
理性看待環保與經濟發展整體與局部、長期與短期關系,是實現環保優化經濟發展要過的“認識關”。過不了這一關,就難免會存有這樣或那樣的疑惑,行動上徘徊不前。
有“減法”就有“加法”
通過能耗和污染排放的“減法”,助推效益提升的“加法”,是環保優化經濟發展的“加減法”。
王金南介紹了更多的數據:據測算,“大氣十條”的實施將拉動我國GDP增長1.94萬億元,增加就業196萬人。“水十條”的實施需要環保總投入4.6萬億元,帶動GDP增加5.7萬億元,累計增加非農就業約400萬人,帶動節能環保產業產值超過1.9萬億元。
“在宏觀層面上,我國逐年增加的環保投入起到了拉動經濟發展、拉動內需、增加就業等較為積極的影響。”王金南說。
- 上一篇:發展中國家制漿造紙人員到亞太森博漿紙考察 [2015/9/23]
- 下一篇:維美德繼續保持全球可持續發展領先地位 [2015/9/23]